歧路春色渺
春色渺 策划:小二郎 监制:萧萧 文案:青初霁/伊归安何(修) 作词:伊归安何 作编曲:洛劫 演唱:小二郎 分轨/人声混音:桔子 母带:桔子 和声编写:萧清明 和声:小二郎 封面设计:GG-Bond 题字:山川解酒 动态歌词:红尘 【文案】 《宛平县志》记载: “崇祯十一年,宛平大旱。 四方筹重金修钟祈福,三月,钟亭漆成,小和尚玄德撞鸣第一响钟声,从此余音不绝,庇一方安宁。 天终不可久遂人愿,十四年后,宛平再逢大旱,众人上山祭钟祈福。 次日,天竟降大雨,却不想半月未绝。永定河决堤,泛滥入城,死伤甚在旱灾之上。 自后,百姓激愤,城内流言四起,只道澄宇寺有口妖钟,可降灾祸于人间。” 于众人声讨之下,这钟辞下了钟亭,只被搁置在一旁,而上好古木制成的钟杵也遭到了冷落, 由此,古物蒙尘。 【壹】 长久的孤绝被打破是在那个春日的夜晚。 正是寅时,寺里新来的小和尚头一回来敲钟了。 他口中诵经,心中却别有所念; 他敲响亭下的新钟,目光却投向了那口所谓“妖钟”。 佛烟缭绕,天地浸润之中,妖钟早已有灵,觉察那小和尚目光所及,已只他心中别有所念,不由轻笑。 小和尚据说是因爱妻辞世自认为看破红尘,故而遁入空门。因其本名林清项,玄德法师赐其法号——清谒,意为忘却尘世,清静常谒。 清谒借了月光细细打量那“不详之钟”,虽已久经催磨,却仍可看出材质精良,构造华美,怎么看都不似传言所说。 “咚——咚——”隐隐约约,哪来的钟声?!好像还有念经声,还有……承受不住内心的恐惧,清谒赶忙走了,未细听到一旁轻浅的低笑。 【贰】 次日寅时,清谒再次披衣,深秋的风令他不自觉打了个寒颤。“咚——咚——”依旧是心不在焉,依旧是相思切切。鬼使神差步至废钟旁,手抚上斑驳的钟纹,耳边蓦然又有钟声响起,只是这次,他竟不再有所恐惧。钟声再起,一刹间,凝神于早已废置的古钟与钟杵,他仿佛看到了什么。 他懂了!他们多么想再次合璧,再次发出那澄澈的响声,再次感受心意相通的片刻美好。此生来生,足矣。 冥冥中似是有什么难以名状的力量,牵引着清谒步步走上前去,于荒草青苔抱起幽咽的钟杵,毫无顾忌地撞了过去。“咚——咚——”古木触及铜壁,那声音已不似钟声,沉重而转瞬即逝。但刹那间,天地间仿佛再无其他杂音,片刻的澄澈竟长过漫长的余生。 他知道,这是他们的愿望。 仅这一霎难以捕捉的声响,却切切惊起了一窗烛火。玄德法师披衣而起,久久不能睡去。 那低沉哀短的钟声,自此总在寅时,向隅响起。 数十年,只如一日。 【叁】 某日大雪,月色封山。 夜半钟声,终是惊起了尚未禅定的凡心。 是夜,一阵钟声过后,古寺之内烈焰骤起,火光接天,彻夜不熄。 次日,玄德法师圆寂,阖眸含笑。 后来,清谒下山还俗。 上山时的少年披衣而归,执杖蹒跚。 他在春色里来,在深冬的霰雪里去。 多年以后,古寺香火未绝,每逢初一十五,仍旧紫烟绕山。 毁于烈火的钟亭已翻修,数步远处,砌起三层青石, 那位置,原本有口古钟 …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