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fmann, Haydn, Mozart: Cello Concertos
十八世纪中维也纳最重要,也是大提琴乐曲创作数量最丰富的作曲家霍夫曼,留给世人七首划时代的大提琴协奏曲作品。从这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,当时的大提琴技巧已经相当完备,音乐使用也极为宽广,即使音乐学者并不认为霍夫曼是位精通大提琴演奏的作曲家,但这位懂得如何在良好声誉与财富累积取得完美平衡的作曲家,却能够透过本身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,移植至大提琴上并精準掌握大提琴的作曲手法,融入精巧具装饰性的嘉兰特(Galant Style)风格,以追求欢愉而简洁的旋律,让大提琴协奏曲的技巧和音域探索上向前迈了一大步。本片所收录的「D-3」协奏曲是3首D大调协奏曲中的第三号,无论在编制、长度、演奏技巧上,都是7首作品中最庞大而困难的。 海顿最负盛名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,咸认为题献给海顿密友Joseph Weigl,此曲在尘封近二个世纪后的1961年,於布拉格国立博物馆被音乐学者Oldrich Pulkert发现,炫技依旧是写作重点,然而以弦乐群组成的第二乐章,由大提琴自由吟唱,也显得格外甜腻而优美。 而对於长笛音色颇有微词的莫札特,却也受託为该乐器写下了二首长笛协奏曲,只不过第二号D大调直接拿双簧管协奏曲改编而成,第三乐章的主题更是再次延用於歌剧《后宫诱逃》中。到了二十世纪,曾追随作曲家雷格(Max Reger)学习的大指挥家乔治.塞尔(George Szell),将此曲改编给大提琴与管弦乐演奏,塞尔的改编纪录不只如此,他也曾将史麦塔纳第一号弦乐四重奏《我的一生》改编给管弦乐来演奏。 当今红得发烫的甜姐儿-修儿.嘉碧妲,已然是古典乐坛最受欢迎的大提琴名家,手持1759年的瓜达尼尼(Guadagnini)名琴,以天才式的口吻,在这三首乐曲上展现出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歌唱性,技巧与完成度与日俱进,是一场綺丽无比的音乐盛宴。曾为甘德朗(Maurice Gendron)与梅纳第(Enrico Mainaridi)二位大提琴巨擘弟子,22岁即成为卡拉扬麾下柏林爱乐大提琴首席的Wolfgang Boettcher,与嘉碧妲轮替搭配演出,两人间的合作完全不露凿斧,与巴塞尔室内古乐团间的呼吸一致,已臻合奏之最高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