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东坡传--东坡居士(我是欧子)
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,“文人”是一个特殊的标签,被打上“文人”标签的人,不仅学识渊博,还非常懂得生活。他们能够把学识化到生活里面,构成一种生活的美学,他们懂得吃、懂得玩、懂得享受生活。 而苏轼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感到亲近的、有趣的文人,他很懂得生活。 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,在朋友马梦得的帮助下,向官府要了一块荒废的营地,在黄州城东门外约三分之一里,坐落在山坡上,大约五十亩。他开始在东坡这片田地里工作,自称“东坡居士”。 在东坡上他还盖了五间草堂,因为是在下雪天盖成的,他在墙上画上雪景,给房子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“雪堂”。“东坡”是他耕种的地方,“雪堂”就是他待客和读书的地方。 所以,在四十四岁以后才有了苏东坡,四十四岁以前只有苏轼,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苏东坡的名字创作的。 苏轼在被贬到黄州之初,他也在开始思考自己的个性,在他写的别弟诗里,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,又如旋风中的羽毛。他开始感到身不由己,此时的他内心其实是很苦闷的。 但很快,苏轼就通过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,排解自己的苦闷,让自己的心境找到了各种出口,寻求内心的安宁。他结交新朋友、不断的给老友写信、与邻居和睦相处、经营自己的住处、开垦自己的荒地、常常喝醉后在月夜登城徘徊,他的小日子又开始过得有滋有味了,我们说苏轼的旷达就体现在这里。 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一句出自苏轼的一首词《定风波》。 这首词说苏东坡打算在黄州附近叫“沙湖”的地方买一块田,他去看地归来的途中,遇到了大雨,拿着雨具的仆人先行离开了,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,只有他不这么觉得。过了一会儿天就放晴了,就做了这首词。 《定风波》 序: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。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 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 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 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 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 不用管那穿林打叶的雨声,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,一边悠然地行走。 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,有什么可怕的?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,照样过我的一生。 春风微凉,将我的酒意吹醒,寒意初上,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。 回头望一眼来时风雨路,回去吧,对我来说,既无所谓风雨,也无所谓天晴。 很多人说,苏东坡在沙湖道中醉酒淋雨的举动很潇洒,但我认为,苏东坡此时的心情透着些许落寞和失意。苏东坡很感性,如果你留心观察,会发现苏东坡这段时期的作品很多都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,他的遭遇使他被郁不得志的苦闷缠绕,但他的性格是乐观积极向上的,不会沉湎于不幸的遭遇中无法自拔,也从不抱怨,所以你会发现苏东坡的作品最后会以一个旷达乐观的态度,或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结尾。 说到《定风波》,还有一点是特别搞笑的,苏东坡还有一篇文章: 《游兰溪》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,亦曰螺蛳店。予买田其间,因往相田得疾。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。遂往求疗。。。。。。 大概就是说,他前几天去一个叫沙湖的地方看地,生病了。 现在找了一个大夫给他看病,大夫是个聋子,两人以手为口比划着看病。 病好之后还一同游清泉寺,等等。。。。 《游兰溪》这篇文章写于元丰五年三月,而《定风波》也写于元丰五年,三月七日。所以这两件事是连贯的,因为定风波里所描写的淋了雨,他还说“酒醒”、“微冷”,紧接着就生病了。 从这两件事,我觉得苏东坡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地球人一枚,亲切可爱,像个大活宝。 苏东坡在吃穿用方面很会精打细算,在黄州期间他没有俸禄,没有了生活来源,只能靠以往的积蓄过日子,生活很困难。 他给秦太虚写信说:刚到黄州,薪俸已经断绝,人口却没有减少,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。只好尽量节俭,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。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,把它分成三十份,挂在屋梁上,每天天一亮就用画叉挑取一份,然后把叉子藏起来。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,用来招待客人。 苏东坡很善于做菜,他观察到黄州的物价很便宜,因为江上运费低廉,一斗米才卖二十文。羊肉的味道很美,鹿肉甚贱,鱼蟹几乎不论钱买。而且呢,猪肉极贱,他像捡到宝一样。因为富人吃羊肉,不吃猪肉,而穷人又不会做,他颇引为憾事。 所以他写了一篇《猪肉颂》,告诉人们一个炖猪肉的办法。 《猪肉颂》 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(yǎn)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侯足时他自美。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贵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,早晨起来打两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。 把锅洗干净,少许放水,用文火来煨炖。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,不要老掀开锅盖看,火候足了,它自然会滋味极美。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,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;富贵人家不肯吃,贫困人家又不会煮。我早上起来打两碗吃的饱饱的。 读到这里,一个大早上起来抱着两碗红烧肉,美美的憨憨的苏东坡的样子就跃然纸上了。 我们说了这么多,定风波淋雨也好、会精打细算过日子也好、写猪肉颂也好,都是说苏东坡非常的接地气,非常的让人想亲近。但如果苏东坡仅仅是让人亲近肯定是不够的,最重要的是他于生活中,处处在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 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,他可以一边写着大江东去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,一边写下《猪肉颂》这样的文章;一边与朋友参禅悟道,一边头戴斗笠、手扶犁耙,在山边田间劳作;一边在复醉夜归时矗立江边,写下《临江仙》,一边因为家门口打的井开始出水而欣喜若狂。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有情趣的人,甚至可以说有点任性。他不仅作为一个文人令人亲近,更以他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人格魅力感动着无数人。他就是一个生活在900多年前,有真性情有欢喜也有悲痛的人,在坚毅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柔情与落寞的心。